有两个镜头印象深刻。
其一,吴磊饰演的乘风和三个同伴被看不到边的日军部队包围,机关枪口齐刷刷对准了他们,随后镜头在连续射击和孕妇分娩之间来回切换。一边是年轻的生命血肉横飞,一边是安全区内新生命的诞生,导演故意营造了一种革命之火的延续感,也成功了,影院里不少人都抽噎起来。
其二,最后大决战时,没有武器的我方骑兵部队手持长剑从玉米地里呼啸而出,像洪涛倾泻。俯视的广角镜头中,绿色玉米杆如火焰般摇曳,部队从中奔杀而出极富美感,充满磅礴的力量和战必胜的希望。在这绿色中,一面写着部队名称的红色大旗格外显眼,因骑手被子弹击中,后来而上的骑手接过旗子继续冲向前。最后,山头上的日军旗被掀翻,这面红旗取而代之。 以血肉之躯应对装甲、大炮、枪支弹药,仍然胜利了,这是我对中国军队最不可思议的一点。我甚至开始相信唯心主义,世界的本质就是精神,是精神创造了一切。
日军全军覆没,只剩下吴京饰演的马团长和日军头领的一对一交手,吴京的长枪刺中对方时,斜日的余晖沿屏幕对角线从吴京头上洒落下来,马蹄高扬,坚硬下如铁座般的吴京形象让人想起油画上的拿破仑。 小时候常听的话——“今天幸福生活是战士的鲜血换来的”——在经验的印照下饱满丰富起来。确实,国家、民族并不是理所当然、自然而然就存在的,许多人为守护它的安稳付出生命。
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民之英雄。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,为了反对内外敌人、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——永垂不朽。 斯人已逝,古来征战几人回,永垂不朽几个字眼在他们的洒下的热血面前都显得太轻了。
近年来拍的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好看,其格局大,若不是落到小人物的情感和具体之物的意象上,真的很难走进观众的心里。下一章节《诗》,同样具备了这两个要素。 总而言之,这部片子,使我开始理解何谓家国,如何超越个体理解存在。
转载: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。http://www.68996655.cn/qita/dongtai/202110151135.html